安徽财政积极探索构建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今年以来,安徽财政组织对28个项目开展首批成本绩效分析试点。目前,首批试点基本结束,取得初步成效。
为加强整体部署,省财政厅在总结分析省直部门和市县探索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安徽省2024年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锚定构建“预算编制测成本、绩效目标设成本、预算安排核成本、预算执行控成本、预算完成评成本、评价结束出标准”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明确了重点任务、试点范围、项目遴选原则等,为改革找准了“坐标系”,画好了“路线图”。安徽16个市分别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本地实施方案。
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革新绩效和预算管理理念的创新性工作。省财政厅成立了由厅领导牵头,绩效、预算和相关支出处人员组成的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专班,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省级负责政策引领与指导,市级负责具体推进,县级紧跟省市部署、积极参与,全省“一盘棋”推进试点工作。
试点项目怎么选?据介绍,省财政厅聚焦重点领域,按照“社会关注度高、数据可得、资金量大、有代表性、有工作基础”等原则,通过“定、筛、挖、比、排”五步法遴选试点项目。具体来看,“定”:明确在公共事业、教育事业、行政运行、环境卫生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筛”:初步筛选无标准、已有标准但不清晰不具体、标准长时间未更新的项目。“挖”:挖掘项目的历史绩效信息,将历史数据较齐全、有成本核算基础的项目初步列入拟分析名单。“比”:收集拟分析项目的行业标准、比对各地数据,初步研判项目的效益水平和成本高低,进一步确定备选项目。“排”:省财政厅根据各地提交的备选项目清单,按照“试点成果可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意义”的原则,择优排序,精选出覆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28个项目,纳入首批试点。
据悉,首批28个试点项目成本分析全部结束,成本绩效分析结果拟应用于2025年预算编制,预计同口径压减预算16.3%以上、节支约1.7亿元,有效解决部分项目预算申报不实、测算不准、编制不细等问题,预算安排更加精准。部分试点项目通过成本预算绩效分析建立了项目成本定额标准,再把成本定额标准作为财政支出标准建设的重要参考,形成了公用事业、行政运行等领域支出标准123项(其中修订标准80项,新定标准43项),进一步提高了预算安排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