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单位

2024年,安徽的钱怎么花?

发布日期:2024-02-01 16:17 来源: 聊时局 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 字号:

    1月23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开幕会上,除了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各位省人大代表审查的《关于安徽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也格外吸睛。

    今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财政运行压力可能大于2023年。在这般背景下,安徽的财政资金将花向何处?

    支持科创与产业同频共振

    科创与产业的同频共振,是安徽的一张亮眼名片。其中,财政资金的支持扮演着重要作用。

    “去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535.3亿元、增长5.5%,助力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云说,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让企业得了实惠,“2023年,各级财政给予我们奖补2000万元,占公司研发总投入的近四成。”

    今年的预算草案中,令他最为感慨的是,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据悉,安徽将设立10亿元科技攻坚专项资金,支持80%以上应用类科技攻关项目由企业承担。

    “这将大大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王朝云透露,作为氢燃料电池领先企业,明天氢能正申报新型研发机构,为我国氢燃料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更多有益探索。同时,加速推广应用,“以合肥为例,力争2025年,超500台搭载我们氢燃料电池的各类商用车,驶上城市路面。”

    近年来,安徽的跨越发展,离不开新兴产业的支撑。

    汽车是安徽首位产业。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均创历史新高。


淮汽车新港智造基地。江淮汽车供图

    “从2024年预算草案中不难看出,在财政收支‘紧平衡’形势下,安徽坚持把支持首位产业作为保障重点。”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说,今年,支持汽车产业的省级专项资金就达20亿元,“这是汽车‘皖军’再出发的底气。

    安徽提出,2024年,整车企业年度产量每增加1万辆,安徽省级财政给予100万元奖励,每首次达到1个百万辆关口,省财政再给予5000万元奖励……舍得投入、精准投入的同时,安徽财政还创新投入,全力引导金融资本“入场”

    “作为安徽汽车工业的揭幕者,在财政支持下,我们将顺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生态化’发展趋势,做强做大商用车、开放合作发展乘用车,大力发展国际化事业,力争在‘十五五’初期,成为‘百万销量、千亿营收’的主流汽车集团。”项兴初介绍道。

    不止是汽车产业。眼下,在财政加持下,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全面发力。

    擦亮农业大省招牌,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安徽是农业大省,正迈向农业强省。


安徽是农业大省,正迈向农业强省。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作为一名来自“三农”领域的基层代表,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张雯说:“预算草案干货满满,释放了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为我们一线工作者增添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对此,省财政拿出一系列配套举措,包括奖补种粮大户,对购置、应用农机进行补贴,奖励产粮大县,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范围等。

    更让张雯欣喜的是,对于有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项目,省财政积极响应。例如,2024年省级财政新增安排4亿元,用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

    发展为了人民。这一点,从财政资金的倾斜上就能窥得一斑。

    作为一名来自民政系统的省人大代表,安徽省流浪乞讨救助指导中心(省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韩实深有体会。在财政支持下,安徽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水平逐年增长、高于全国。

    以城乡低保为例,截至去年12月份,全省城乡平均低保标准分别达到787元/月、759元/月,分别比去年增长7.6%、5.2%。城市低保标准位列中部第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低保标准稳居中部第1,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财政支持下,安徽各地纷纷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今年,这种倾斜得以延续。2024年预算草案中,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作为重要工作举措,并在支持办好民生实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建设健康安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安全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我们全省800名救助管理干部职工,将进一步做好特殊弱势群体救助帮扶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筑牢民生基础。”韩实说。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广阔机遇,经济发展具有长期向好的强劲韧性。

    “在财政‘紧平衡’背景下,我们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按照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全省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贡献更多财政力量。”安徽省财政厅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