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的钱怎么花?
1月23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
开幕会上,除了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各位省人大代表审查的《关于安徽省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也格外吸睛。
今年,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财政运行压力可能大于2023年。在这般背景下,安徽的财政资金将花向何处?
支持科创与产业同频共振
科创与产业的同频共振,是安徽的一张亮眼名片。其中,财政资金的支持扮演着重要作用。
“去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535.3亿元、增长5.5%,助力安徽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朝云说,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让企业得了实惠,“2023年,各级财政给予我们奖补2000万元,占公司研发总投入的近四成。”
今年的预算草案中,令他最为感慨的是,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据悉,安徽将设立10亿元科技攻坚专项资金,支持80%以上应用类科技攻关项目由企业承担。
“这将大大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王朝云透露,作为氢燃料电池领先企业,明天氢能正申报新型研发机构,为我国氢燃料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更多有益探索。同时,加速推广应用,“以合肥为例,力争2025年,超500台搭载我们氢燃料电池的各类商用车,驶上城市路面。”
近年来,安徽的跨越发展,离不开新兴产业的支撑。
汽车是安徽首位产业。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披露,2023年全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增长48.1%,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均创历史新高。

“从2024年预算草案中不难看出,在财政收支‘紧平衡’形势下,安徽坚持把支持首位产业作为保障重点。”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说,今年,支持汽车产业的省级专项资金就达20亿元,“这是汽车‘皖军’再出发的底气。”
不止是汽车产业。眼下,在财政加持下,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全面发力。
擦亮农业大省招牌,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安徽是农业大省,正迈向农业强省。

作为一名来自“三农”领域的基层代表,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张雯说:“预算草案干货满满,释放了强农惠农富农的鲜明信号,为我们一线工作者增添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更让张雯欣喜的是,对于有助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项目,省财政积极响应。例如,2024年省级财政新增安排4亿元,用于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
发展为了人民。这一点,从财政资金的倾斜上就能窥得一斑。
作为一名来自民政系统的省人大代表,安徽省流浪乞讨救助指导中心(省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韩实深有体会。在财政支持下,安徽民政部门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水平逐年增长、高于全国。
以城乡低保为例,截至去年12月份,全省城乡平均低保标准分别达到787元/月、759元/月,分别比去年增长7.6%、5.2%。城市低保标准位列中部第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低保标准稳居中部第1,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在财政支持下,安徽各地纷纷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
今年,这种倾斜得以延续。2024年预算草案中,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作为重要工作举措,并在支持办好民生实事、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建设健康安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安全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
“我们全省800名救助管理干部职工,将进一步做好特殊弱势群体救助帮扶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筑牢民生基础。”韩实说。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拥有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广阔机遇,经济发展具有长期向好的强劲韧性。
“在财政‘紧平衡’背景下,我们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按照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原则,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全省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贡献更多财政力量。”安徽省财政厅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