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单位

摸清经济“家底” 打好普查“前站”

发布日期:2023-06-14 17:03 来源: 拂晓报 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 字号:

本报讯 “您好!我是宿州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综合试点普查员,现在想问您几个问题。”日前,一群身穿印有“经济普查 利国利民”蓝马甲的工作人员,走进埇桥区西关街道振兴社区内的一家便利店开展经济普查。

“店里有几名员工?”“每月工资多少?”“五险一金有吗?”面对普查员的提问,便利店工作人员韩玲玲有条不紊地回答:“店里目前有4名员工,一个月工资三四千元,五险一金公司出一部分个人再出一部分……”

据了解,本次普查试点工作自6月10日至7月10日。市级普查工作的唯一试点为埇桥区西关街道振兴社区,普查对象为全部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普查期间,工作人员通过全面调查的方式将对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生产能力、人员工资、投入结构等相关情况做一次大摸底。

“经济普查就是‘摸家底’,全面调查第二、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往大了说,经济普查的数据能够给政府宏观决策、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往小了说,国家在掌握正确的信息后,制订社会保障标准、就业安置、公共设施建设等政策时,将更加人性化,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能够惠及广大群众”。当有群众问及进行经济普查的原因时,安徽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斌的一席话,解了大家的疑惑。“比如说,你想干餐饮,但是效益如何,行业的地理分布怎么样,现在投资是不是过剩了?一系列问题你都不太清楚。通过经济普查,政府就会告诉你,宿州餐饮行业的现状,给你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分析,对你下一步的决定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市经普办副主任、市统计调查队队长马景田表示,作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排头兵”,振兴社区的全体试点普查人员将认真做好清查和登记工作,以组织好、宣传好、培训好、清查好、登记好为标准,高质量完成经济普查各项试点工作,为全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实施带好头、起好步。

(本报记者 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