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单位

安徽这场改革,从“零”开始

发布日期:2022-10-17 08:01 来源: 聊时局 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 字号:

在安徽,一场财政领域的改革,正吸引多方目光。

今年6月,《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正式印发,延续多年的“基数+增长”预算编制方式成为过去时。

根据部署,从编制2023年预算起,安徽将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构建“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

“零基预算改革虽然属于财政范畴,但它的深远影响最终将体现在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安徽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谷剑锋说。

这场改革,究竟为何改、改什么呢? 

为何改?

任何改革,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如果要对近十年来安徽的发展做一个概括,那么“四个跨越”恰如其分。

十年间,安徽实现了“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

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

实现了“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

实现了“内陆腹地”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跨越发展。

跨越发展,离不开财政有力支撑。

“‘十三五’期间全省财政生态环保相关支出达1399亿元”“2021年,全省财政拨付1288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去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415.5亿元”……

一组组数据表明,安徽财政用真金白银,加码民生福祉、赋能经济发展。

现阶段,安徽正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财政资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建设‘三地一区’,既要推进大项目、大工程落地,也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因而,财政资金既得‘省着花’,也得‘统着花’。”在业内人士看来,现行预算编制方式下,财政资金大多切分到各政府部门。想要“集中财力办大事”,改革势在必行。

零基预算改革并非新生事物。

“聊时局”了解到,一些先发省份也正积极探索,例如,浙江省构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广东省建立了“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在安徽,芜湖等市也进行了类似尝试。

上述人士直言,安徽的零基预算改革还有另一重背景,即受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增量有限,为了支持发展,必须在存量上“动脑筋”。

与此同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安徽省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为零基预算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综上,改革呼之欲出。

    改什么?

“零基预算改革,改变了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

安徽省财政厅预算处负责人打比方道,以往,如果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那么本年度大概率会以此为基数,向上浮动。“现在,这个‘基数’不存在了。”

打破基数依赖后,预算怎么做?

对此,《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明确:“以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事业发展目标为导向,以政府当年可用财力为基础,根据资金实际需求、项目轻重缓急、绩效评价情况等统筹核定。”

不难看出,“破基数”只是改革第一步。

“‘破基数’后,我们还‘促统筹’,推进跨部门资金统筹整合;‘保重点’,强化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财力保障;‘提绩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据谷剑锋介绍,为了更好地集中财力办大事,安徽创新编制公共服务、产业扶持、重点建设项目清单,“该财政保障的坚决保障,能市场化的尽量市场化”。

这一做法,早有端倪。

十大新兴产业是安徽产业发展的“大事”。2022年,安徽从涉企财政资金中,统筹81亿元支持设立新兴产业政府引导基金。

“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有利于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身新兴产业,也有助于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锁定有成长空间的项目。”市场人士分析道,这一“打法”是安徽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谋事干事的具体体现。

“聊时局”获悉,围绕零基预算改革,安徽顶格推动。

7月19日,安徽省政府省长专门召开会议,研究2023年省级预算编制等工作,进一步对零基预算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9月4日,安徽省政府召开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专题研讨会,安徽省政府省长、副省长,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省辖市市长以及部分企业家、中介服务机构代表70余人参会。会上,大家从政府的视角、企业的视野、社会的维度,围绕“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主题,深入研讨交流,分享真知灼见。

“省长专门召开会议,以这种方式研究部署预算编制工作,还是头一次。”谷剑锋说。

眼下,正值2023年预算编制工作的关键期。

谷剑锋表示:“我们将不折不扣落实改革要求,通过改革,增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保障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