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229/202207-00007 信息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宿州市财政局(国资委)
成文日期: 2022-07-14 发布日期: 2022-07-14 16:13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工作总结及半年度工作计划】宿州市财政局(国资委)2022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重点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工作总结及半年度工作计划】宿州市财政局(国资委)2022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重点

来源:宿州市财政局(国资委)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2-07-14 16:13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13

2022年以来,宿州市财政局(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决打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全力推进全市财政和国资国企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支出持续发力,政策措施精准落地,民生底线兜牢兜实,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国资监管实效明显,国有资产稳步增长,风险防控全面加强,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把准正确政治方向。

一是政治站位再提升。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财政(国资)业务工作双融双促。二是思想认识再深化。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国有企业特点的党建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完成对所属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2021年度党建考核工作。三是服务意识再增强。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增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更好发挥以财辅政作用。四是监管执行再加力。联合开展公务支出专项检查,组织开展预决算公开复核检查,保持对小金库防治高压态势。围绕八项重点任务,督促市本级88个预算部门和各县区(园区)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持续强化国资国企监管,健全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推进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统筹衔接,加大国有企业反腐败力度,切实提高国资监管效能,确保财政(国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发展。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贡献财政支持力量。

一是财政收入稳定根基。坚持依法理财,强化财税协作,实现财政收入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8亿元,同比增收4.6亿元,增长5.6%,完成预算的53.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1.9亿元,非税收入完成34.9亿元。二是财政支出持续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码发力,全力护航“六稳”“六保”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2亿元,同比增支21亿元,增长8.4%。财政民生支出完成233.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7%。三是压减支出定向发力。全方位做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上半年,累计压减4525万元,统筹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四是政府债券重点发力。累计发行5批次103.17亿元专项债券用于支持全市98个项目建设,高效支持包含铁路、物流、产业园区、水利、棚户区改造等多个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五是政府基金撬动发力。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支持推动产业引导基金设立子基金,强力支持创业企业发展。六是预算绩效精准发力。按照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要求,结合实际对90个部门230家单位1038个项目分别设置项目绩效目标。选择38个项目,涉及项目金额87.22亿元,深入开展财政绩效评价,抓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贯彻落实。

(三)以国企改革为重点,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工作主抓手,坚定不移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落细。一是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应建董事会的34家企业(含各级子企业)全部设立董事会并落实董事会职权,其中大部分企业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全面推行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二是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开展重点亏损子企业治理,市交旅集团所属宿州市骏达机动车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及市国合集团所属宿州市格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亏损子企业的治理基本完成,实现扭亏为盈。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自2018年以来,已累计注销“僵尸企业”79家,其中今年上半年完成清算注销1家。三是积极稳妥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成熟一家、推进一家”的原则,稳慎推动15家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功能得到进一步放大。四是不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纳入改革清单的70家市属企业及所属各级子企业已全面开展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至5月底,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420.77亿元,同比增长17.6%;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68亿元,同比增长8.7%。

(四)以政策落实为支点,强化支持市场主体。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将落实税费支持政策,作为支持稳经济的关键抓手,统筹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及本级自有财力,加强财税协同,退税减税成效明显。全市落实减税退税缓税降费30.1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23.5亿元。二是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上半年,政府采购项目进场交易779宗,采购合同资金30.55亿元,在全省“互联网+营商环境监测”系统评价中分别位居全省第7名。预留30%以上采购份额面向中小企业,上半年,我市中小企业中标金额15.19亿,占比94.3%。三是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作用。截至6月底,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在保户数13085户,在保余额55.1亿元(含惠农安居贷),放大倍数5.8。二季度,我市担保公司发生的担保业务,担保费率按0.5%执行,由同级财政给予相应补贴,共惠及小微、三农主体671户,为企业减免担保费905.05万元,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四是支持创业担款扩面增量。截至6月底,市本级共投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803万元,重点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助力援企稳岗。五是推进PPP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已进入运营期的6个项目按照PPP项目合同约定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按效付费,截至6月底已拨付5.27亿元。

(五)以民生福祉为导向,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一是紧抓防疫常事。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筹集1.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疫情防控设备、核酸检测及医疗救助补助等方面支出,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二是支持农业大事。继续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全市财政安排农林水支出预算55.73亿元,同比增加9.94亿元,增长21.7%;已实际完成支出37.81亿元,同比增加9.8亿,增长35%。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预2.28亿元,持续强化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入力度。三是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本级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优先足额安排“三保”支出105.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77%,全面落实保障责任。全年计划投入20项民生实事资金101.98亿元,已到位70.03亿元,有力保障20项民生工程有序推进,基本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

(六)以安全稳定为根本,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围绕“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管理有力”的债务管理目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二是筑牢企业安全生产屏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三个必须”原则,聚焦市属国有企业疫情防控、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强化督促检查,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三是有序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将零基预算理念全面嵌入财政主体业务,进一步规范市本级财政预算追加,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确保承载国家宏观政策的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精准高效落实到位。四是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依规做好资金分配、指标下达和动态监控等工作。截至6月底,全市纳入直达资金管理资金155.50亿元,下达进度99.69%。全市累计支出79.77亿元,支出进度51.3%。五是强化库款资金调度管理。科学制定资金调度计划,做好今年新增留抵退税资金和其他减税降费专项资金等的调拨,足额保障埇桥区和园区退税资金需求。五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总体要求,积极配合理顺省以下政府间财政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坚持党建引领,维护经济稳定。坚决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以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多形式开展特色理论宣讲,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突出政治机关定位。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做到“三个严管”,筑牢反腐防线。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力支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抓实重大政策或重大政府投资事前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工作,增强政策可行性和财政可持续性。积极构建国有企业国有资产风险控制体系,树立国有资产安全理念,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强化资产监管执行力度,完善国有资产评估体系。

(二)强化财源建设,做大财政蛋糕。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加强财税会商,动态跟踪政策实施效果,科学测算减收影响,围绕收入预期,规范税收征管秩序,加大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跟踪服务,确保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实现全流程动态监管。严格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强化土地出让收入预算执行,确保实现全年预算收支平衡。加强财政收入统筹管理,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基金、PPP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增加投入。丰富完善基础设施金融生态,盘活各类存量资源,强化政策集成和资金协调,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持续贯彻落实好税费支持政策,建立财税协同机制,保障退税资金需求,缓解市场主体压力、提振信心,增强财政增收后劲。

(三)全面深化改革,聚力提质增效。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方针,严控一般性支出,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深入巩固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成果。继续运用一体化系统编制2023年预算,做实做细项目储备,将项目入库作为安排预算的必要条件,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预算编制全部以零为基点,对政策已到期、目标已完成、绩效评价结果较差或不再具备执行条件的项目,一律清理退出。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增强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制定政府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随年度预算提交市政府审定。

(四)优化投资结构,保障重点领域。注重财政政策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协同发力,增强政策的“同频共振”,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加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兜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发力,推动一产“两强一增”、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锻长补短”。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